暑期以来,法学院组织师生投身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科专业背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综合素质。
“微光成炬,法润民心”——赴神农架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普法宣讲
7月29日至8月4日,湖北民族大学“微光成炬,法润民心”——野生动物保护普法宣讲队在司马俊莲教授指导下,前往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开展神农架林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调查与普法宣讲。
“您知道神农架有哪些国家保护动物吗?”“如何保护这些动物?”宣讲队成员走村入户,以“问卷调查+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向村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湖北省神农架自然资源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村民对神农架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团队成员还走进农家乐和民宿,通过播放保护野生动物相关影片、玩法治小游戏等方式,倡导村民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售卖野生动物,共同保护神农架的自然生态环境。
团队成员对村民进行普法宣讲
据悉,神农架属于全国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关键地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生态价值具有世界性、典型性、代表性和稀缺性,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目46科138种。面对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人民群众对野生动物的捕猎这一现象常有发生。其中,触犯法律的更多是农民,这一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理念根深蒂固,在经济利益、物质需求的驱动下导致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易发多发。故团队针对此情况进行法律宣讲,致力于深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民众法治观念。
团队成员深入当地农家乐开展宣讲活动
经过一周的走访调研与普法宣讲,团队成员对神农架林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目前,神农架林区已经实现了从“开山伐木”到“立法保护”、从生态破坏到生态修复、从“捕猎网鱼”到“生态卫士”的转变,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团队成员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普法宣讲,呼吁当地村民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和看护者,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法治素养和守法意识,增强群众共同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治观念,提高农村文化法制素养,树立农村守法风尚。(作者:张钰婕)
“孝而难养,守望相助”——赴巴东县调研农村养老问题
7月23日至8月3日,湖北民族大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调研团队来到巴东县官渡口镇下马洞村,探究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结合该地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提供新路径。
团队成员在农户家中走访
下马洞村委会党员、驻村干部带领团队成员,走访了当地50户老年人口家庭,通过“问卷——叙事聊天法——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针对老年人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经济收入来源等方面展开调研。同时,为老人们讲解关于社会救助、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让老人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
据悉,下马洞村作为巴东县乡村振兴重点村,在社会保障方面,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孤寡老年人能实现“五保”覆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融合特色产业,全村以茶叶、黄金梨为主导产业,为当地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劳动力,带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通过调查下马洞村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情况,了解巴东县主要养老模式,联合当地基层政府及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协作,结合当地养老问题现状,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提供新思路。(作者:吴明霞)
“老年防诈进社区”——赴来凤开展防诈反诈宣传
7月15日至20日,湖北民族大学爱心桥携老扶老志愿服务小队来到来凤县翔凤镇桂花树社区,在当地志愿者协会和桂花树社区工作者帮助下,开展“老年防诈进社区”志愿活动,帮助社区老人增强防诈反诈意识。
桂花树社区副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社区的基本情况,随后,团队成员在做好物资清点、明确走访名单等相关准备和进行志愿者礼仪培训后,由社区网格点网格员带领,开始走访慰问当地老年居民。
团队成员走访慰问当地老年居民
志愿小队跟随各网格员来到老人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到老人对新型诈骗认识存在盲区。为帮助老人提高安全警惕性,团队成员向老人发放防诈宣传海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防诈知识,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增强老人防诈意识,在守护老人钱袋子的同时为老人送去关怀。本次活动一共走访了该社区的七个网格点,覆盖二十余户老人。
活动最后,团队成员与来凤县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陈国庆一同进行活动总结与经验交流,在此次志愿活动中,团队成员均为00后,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应肩负关爱老人的责任,用现代化思维与视野,帮助老人防范诈骗风险、守护自身财产安全,适应现代智能化社会。(作者:李东洲)
“丝路遗韵”——探寻非遗印记
7月31日至8月5日,湖北民族大学“丝路遗韵”——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调研队到新疆英吉沙县恰克日库依村,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英吉沙土陶的保护与发展调研活动。
恰克日库依村以烧制土陶闻名,因此又被称为土陶村。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展开调研,了解新疆英吉沙县土陶技艺发展现状,遇到的困境与机遇,并与工作人员交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宣传措施,以土陶发展为调研的切入点展示文旅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英吉沙县经济发展情况和民族团结的面貌。
团队成员体验土陶制作过程
团队成员到英吉沙县土陶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家参观土陶的烧制过程。团队成员通过与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大叔交流,深入了解到英吉沙土陶的发展历史与传承情况。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告诉同学们,“因为土陶曾经经营效果较低,学习也难度大,因此只有我凭着对土陶的热爱坚持了下来,成为了当时唯一的传承人。幸运的是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宣传下,土陶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家的年收入达到了20万以上,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学习土陶烧制技艺实现脱贫致富。”
团队成员与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进行交流
在山东援建的土陶展览馆,团队成员零距离感受陶件工艺品传承千年的精美工艺,并现场体验土陶制作过程,在精彩的传统非遗文化体验中,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调研,同学们直观了解了英吉沙土陶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底蕴,生动感受了土陶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家表示将身体力行地成长为非遗文化传播者,助力文化润疆。(作者:苏麦亚·孜比布拉)
“弘法沧澜”——赴贵州云南调研基层司法机关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7月1日至8月1日,湖北民族大学“弘法沧澜”调研团赴贵州省开阳县人民法院、云南省芒市人民法院以及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分地调研。
普法宣讲现场
调研活动得到了开阳县法院和芒市法院的大力支持,团队成员开展了基层普法活动,为基层老百姓展开普法知识科普。团队成员表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系统、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为之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进一步扩大司法诉讼程序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则应设置涉法、涉诉信访一次性终结机制,完善信访流程管理。(作者:刘桂利)
弘扬民族文化——赴云南调研彝绣
8月4日至9日,湖北民族大学小彝人楚雄彝族刺绣调研宣传队深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人古镇对当地的彝族刺绣文化及刺绣产业进行实地调研。
团队成员通过参观走访当地的彝绣文化馆及文创小店,了解彝族刺绣的销售情况和运营渠道。在李长征彝绣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在传承人的指导下进行刺绣学习,完成了具有团队特色的刺绣挂件。
团队成员与李长征彝绣技能大师工作室绣娘交流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充分体会了传统彝绣技艺的魅力,并在传承人的讲解中,深入了解彝绣技艺图案背后的文化意义。同学们表示要积极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了解传统彝族文化,从彝族历史文化中汲取对传统遗秀的创新创造的灵感,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罗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