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满十八从此进入甸伊园_免费直接进入网站的入口_忘忧草红杏二区三区区四

韩轶教授

发布时间:2015-04-22 09:33:4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韩轶,男,安徽省岳西县人。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警官学院;1986年8月在岳西县人民法院工作;1993年2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3月至1999年9月在安徽大学法学院工作,1998年9月被破格评为副教授;2002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被安徽大学破格评为教授,作为刑法学科带头人成功申报了安徽省第一个刑法专业硕士点,历任刑法教研室主任,刑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2004年5月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人才引进聘为教研型一级教授,参与刑法学专业博士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申报工作,是2007年教育部批准的刑法学国家精品课程的主讲教授,2004年9至2007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8年7月调至中央民族大学,曾任经济法学硕士生导师,现为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

  主持的科研课题:
  (1)刑法学自考课件(安徽省教育厅项目,1998-2000)
  (2)虚假广告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比较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97-2000)
  (3)刑满释放人员中的弱势群体权益之社会保障(安徽省社联项目,2001-2003)
  (4)社区矫正研究(安徽省法学会项目,2000-2002)
  (5)刑罚目的研究(安徽大学项目,2002-2004)
  (6)刑罚预防新视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项目,2005-2008)
  (7)法益保护之优先性与罪刑关系的合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项目,2005-2007)
  (8)刑罚目的立法化与酌定从轻量刑情节法定化研究(中国人事部博士后基金项目,2005-2007)
  (9)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司法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11”项目2009-2011)
  (10)法益保护与罪刑均衡(自主科研项目2009-2012)
  (11)民族自治地区刑法变通路径探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1-2013)
  (12)民族自治地方个体和群体犯罪的发生机制和防控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2015)
  (13)涉及民族问题群体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模式研究(国家民委项目2013)
  学术论文:(部分学术论文)
  1.情感因素与刑事责任,《政法论坛》1996年第2期。
  2.行为人供述的真伪辨析,《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虚假广告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比较研究,《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4.刑罚一般预防目的质疑,《中外法学》1998年第2期。
  5.影响刑事责任因素的理论探讨,《河北法学》2000年第1期。
  6.财产犯罪附带民事诉讼之我见,《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7.对必并制罚金刑立法的思考,《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8.对刑罚一般预防的再认识,《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
  9.刑罚裁量视野中的人身危险性论纲,《法律科学》2001年第6期。
  10.特殊防卫权主体之审视,《法商研究》2002年第1期。
  11.我国刑罚目的之理性审视,《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12.刑罚目的层次性辨说,《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13.刑罚预防新论,《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
  14.刑罚目的重构论,《刑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5.刑罚目的与刑法价值,《中国法学》(英文版)2005年。
  16.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之反思,《法学》2006年第1期。
  17.刑罚目的的实现,《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
  18.我国累犯制度立法之完善,《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19.刑法价值与刑罚目的关系论,《河北法学》2006年第24卷
  20.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1.法人犯罪不宜适用类推,《人民检察》1996年第10期。
  22.论持有行为,《人民检察》1997年第7期。
  23.财产犯罪附带民事诉讼再研讨,《人民检察》2000年第12期。
  24.累犯处罚原则应予完善,《人民检察》2005年第23期。
  25.余罪自首中“其他罪名”应包括同种罪名,《人民检察》2006年第6期。
  26.减轻处罚在多刑种配置模式中的适用,《人民检察》2007年第5期。
  27.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犯罪的认定和处罚,《检察实践》2000年第6期。
  28.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检察实践》2002年第6期。
  29.刑罚目的与刑法效益,《检察实践》2004年第4期。
  30.关于强奸罪中“胁迫手段”之理论思辨,《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31.试析强奸犯罪的动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32.试论惩罚犯罪的刑罚目的,《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
  33.论刑罚的积极预防,《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34.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犯罪的几个问题,《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5.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分析与立法完善,《政法论丛》2007年第5期。
  36.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第1卷。
  37.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启示,《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第1卷。
  38.自首制度探解,《刑罚基础理论研究》赵秉志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试论行贿人的供述,《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40.刑法价值论,《刑法评论》2007年第1卷。
  41.我国若干具体犯罪法定刑完善之探讨,《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3期。
  42.未被列为立案对象是否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人民检察》2008年第23期。
  43.必并制罚金刑不宜广泛规定,《检察日报》2009年1月5日。
  44.论“两少一宽”之民族刑事政策,《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第1卷。
  45.民族习惯法中损害赔偿规则探解,《人民检察》2009年第10期。
  46.不同身份者实施的共同犯罪定性之研析,《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
  47.被害人量刑建议权探解,《江淮论坛》2010年第5期。
  48.论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中国审判》2011年第5期。
  49.论食品监管渎职罪的立法完善与食品安全犯罪的遏制,《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50.刑事政策与少数民族中的犯罪人之从宽处罚,《社会管理创新与刑法变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学术专著(独著):
  (1)《侵犯女性人身权利犯罪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刑罚目的的建构与实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Powered by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2015
网站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像素以上
工信部:鄂ICP备14012090   鄂公网安备 42280002001078号
 

行唐县| 东明县| 固始县| 潢川县| 庆阳市| 精河县| 高清| 黔东| 拉萨市|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