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满十八从此进入甸伊园_免费直接进入网站的入口_忘忧草红杏二区三区区四

投稿邮箱

智慧团建

青年信箱

|青春绿青年成长

当前位置

>

首页

>

青春绿青年成长

>

正文

>

人民网评:说易行难,倡行“新24孝”还需制度支撑

来源:    日期:2016-11-28 13:38:26  点击:

人民网评:说易行难,倡行“新24孝”还需制度支撑

李力言

近期,“孝道”成为一个热点议题。从“常回家看看”入法,到北大校长跪母祝寿,都掀起了不小的舆论浪潮。日前,由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等发布的新版“24孝”行动标准,同样引发热议。

虽然各方观点众声喧哗,但碰撞之中又不乏共鸣:向“百善孝为先”的孝道回归,思考今天为人子女者如何尽孝。由是观之,新版“24孝”,从“教父母学会上网”到“定期带父母做体检”,从“为父母购买保险”到“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尽管具体标准见仁见智,但起码展现了孝道内涵的时代之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接了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与当年鲁迅所感到绝望的“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旧24孝”相比,更是一种创新和进步。

面对“新24孝”,人们充满向往,但也有无奈。“北漂者”感叹:离家千里,有孝不能尽。网友吐槽: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能做的不多。如果细细梳理“新24孝”的条目,不难发现,其中一大半都要求一个基本前提:有时间、有机会与父母在一起。就个体而言,增强“尽孝要趁早”意识,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者的应尽责任,无疑需要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但是,从一个广泛的社会层面来观照,迟滞“常回家看看”脚步的,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有各种现实的阻隔。漂泊无定的状态、户籍制度的藩篱、回家成本的高涨,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与“空心化”农村里的老人遥遥相望;竞争激烈、加班泛滥、假期缩水,让在城市打拼的“白领”儿女们有家难回,也无法安心尽孝。

“尽孝”不仅意味着责任,也是对机会的呼唤。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或许更为直观地显示了孝道标准落地的现实困境——我国流动人口近2.3亿;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老年人空巢家庭超过50%。而在一次网络调查中,71.4%的网友表示“一年没几次”或者“半年一次”回家看望父母,只有8.6%网友的回答是“一周一次”。

老龄化社会与流动社会交织的现实,道德要求与生活压力的纠结,无不说明在今天的时代,“尽孝”不仅仅是个人的人生考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破解的课题。

倡行“新24孝”,每一个子女理应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力所能及就要尽量去做。与此同时,迫切需要在制度支撑上为尊老孝亲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让户籍制度改革更有利于家人在一起,让“探亲假”从纸上权利化为现实福利,让劳动者的休息权不再为加班加点让路,让养老体系和公共服务更有保障力,子女们回家的脚步就会更加主动从容,充满天伦之乐的笑声才会遍布社会各个角落。

台湾省| 汕尾市| 土默特左旗| 日照市| 钟山县| 区。| 喀喇| 黎平县| 克山县| 托里县|